admin

重大M&A频现的小分子药,是“俗手”、“本手”还是“妙手”?|分子|肿瘤|药物|金额|事件|-健康界

admin 欧洲环 2024-05-09 26浏览 0

重大M&A频现的小分子药,是“俗手”、“本手”还是“妙手”?|分子|肿瘤|药物|金额|事件|-健康界

文章首发于丰硕创投,欢迎朋友圈与微信转发。

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后台留言。

为各位在一线辛苦过柱子的化药人打call。

1. 当下什么最不火?

2. 小不点有大价值

3. 结语

1 当下什么最不火?

若要数当下什么modality比较火,投资者大多会回答新型偶联药物(偶联毒素、偶联免疫激动剂、偶联核酸等)、新型细胞疗法(NK、NKT、体内CAR-T等)、核酸药物(mRNA、siRNA、环状RNA等)、蛋白降解和具有深度生物学机制的新型抗体等,很少投资者会将传统小分子药放在重点位置。

这也无可厚非,现时的一些宏观数据,都是不利于传统小分子药的。在2021年全球TOP50药物销售额榜单中,TOP5药物中的金额占比,小分子药仅为12.73%,TOP10药物里,仅为26.49%。这份榜单里没有细胞疗法、抗体偶联药物和蛋白降解药物,只包括传统小分子、蛋白质药物(抗体/重组蛋白/多肽)和疫苗。具体请看《“闭门造车”是全球销售额TOP50药物的最大敌人》。

图1 2021年全球TOP50药物销售额(丰硕创投整理)

统计2020年和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M&A事件发现,小分子药物虽然M&A事件数量上超过40%,但披露的交易金额仅在20~30%左右。具体请看《2020年生物医药收购事件总结分析》和《2021年全球医药收购事件总结分析》。

图2 2020年和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M&A事件(丰硕创投整理)

再看回2020年和2021年美股肿瘤IPO名单,统计IPO当天的收盘市值, 2020年小分子药物的金额占比超过50%,当年确实是有不少潜力不错的小分子药物公司。包括开发口服SERD的Zentalis(具体请看《与众不同的Zentalis公司,first-in-class的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》和《SERD:Big Pharma的噩梦,Biotech的坟场》);致力于合成致死,最近和罗氏达成超13亿美元合作的Repare(具体请看《Repare Therapeutics手握一个IND“合成致死”新药,就敢虎口夺食》);近期公布了p53突变概念性验证初步积极结果的PMV(具体请看《靶向p53突变的广谱抗癌药要来了?》);还有3家蛋白降解公司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
但是到了2021年,小分子药物公司的金额占比仅在27%左右,这主要归咎于当年有不少细胞疗法公司的IPO,如体内制造CAR-T的Sana(具体请看《在人体内生产CAR-T,是梦幻还是现实?》),开发TIL疗法的Instil公司(具体请看《Instil公司开发TIL细胞疗法治疗实体瘤,市值30亿美元》),这两家公司IPO当天收盘市值分别为64.52和33.26亿美元。

图3 2020年和2021年美股肿瘤IPO(丰硕创投整理)

2 小不点有大价值

虽说通过上述的一些宏观数据,确实看到资本市场对小分子药不友好的一面,资金大都往那些新型modality涌去,但在肿瘤领域,下面这些数据从另一个角度,体现了小分子药的高度价值。

在2021年全球销售额TOP50中近10年上市的肿瘤药物里,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在数量上各占一半,金额上,小分子药物也能占到42.83%。在PD-1这个历史性药物面前取得这样的比例,已经能体现小分子药的一定价值了。

图4 2021年全球销售额TOP50中近10年上市的肿瘤药物(丰硕创投整理)

在2018年至今发生的肿瘤领域的M&A披露金额的事件里,大约有39件,按照modality划分,其中小分子药13件,约占33.33%,金额上,约占41.41%,近乎半壁江山。

图5 2018-至今披露金额的肿瘤biotech收购事件(当时所处阶段,丰硕创投整理)

将13件小分子药物事件,和11件抗体/重组蛋白药物的交易金额和领先产品所处阶段作图分析,发现在早期临床阶段,两者的金额数量差别不是很大,后期阶段可能由于2018年至今仅4年半的时间较短,样本量较少,暂时显示小分子药物的交易金额较大。

这里面的核心转折点在于2期关键临床试验阶段,且只出现在小分子药物事件里,金额不低,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小分子药物大多是精准药物,每款药物的诞生都是奔着机制清晰,针对特定biomarker群体的适应症去,可以通过2期关键性临床试验获得加速批准。这是大多数抗体/重组蛋白药物所不具备的,当然也有例外,如强生的EGFR/c-MET双抗Amivantamab等。

图6 2018-至今肿瘤药物收购事件(丰硕创投整理)

正是由于加速获批的存在,让药物提前产生现金流,从DCF角度,使得这类小分子药物能在2期阶段就能获得较高的收购价格。下图十分清晰地呈现这类小分子药物的临床开发周期有多短,最短的从首次进入临床试验,到获批上市,仅需3年时间。并且受试者数从几十例到不超过二百例,和那些动辄五百例上千例的相比,十分节约成本。所以小分子药物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价值。

图7 过去3年FDA批准的肿瘤靶向疗法,从首次临床试验至获批上市所用的时间(来源:TYRA招股书)

结语

小分子药物正面临着各种新型modality的竞争,资本市场的热度一直没多大起色,也就在早期开发阶段靠着蛋白降解,溅起点水花。但在肿瘤领域,传统小分子药物依旧占据着近半壁江山,时不时地冒出些重磅M&A事件。我们既不能看轻小分子药物,也不能觉得投资小分子药物很简单,毕竟这里展示的都是些“幸存者”,这其中有许多“俗手”挤不进来。眼尖的人们观察图4可以发现,抗体药物具有一定的“本手”属性,一家公司基因泰克能占据3个位置,而小分子药物则大多是一些“妙手”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333tiyu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发表评论